注:本专家学者库资料来源主要由学校官网及专家个人提供,如有内容不符,请与我们联系, 联系电话:87324688
博士(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音乐分析方向)、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创作研究中心主任、科研处处长。
中文名 杨和平 领域 艺术学
性别 所在单位 武汉音乐学院
所在部门 作曲系 专业职称 教授
学历学位 博士研究生 是否博导
研究方向

曲式理论、申克理论、后调性音乐理论、歌剧与协奏曲、中国当代音乐等

代表性论文

l 论文“扭曲的音响时空——陈晓勇室内乐‘warp’的作曲技法与组织结构分析”,《音乐艺术》,2008年第1期。
l 论文“论展开性变奏及其发展”,《音乐研究》,2007年第4期。
l 论文“欲望之镜——温德青歌剧《赌命》的创作技法与戏剧思维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l 论文“析小提琴协奏曲《红楼梦》的语言与结构”,《音乐艺术》,2009年第4期。
l 论文“缤纷的色彩与多重意象——评贾达群舞剧《鹤鸣湖》的音乐特色”,《人民音乐》,2008年第11期。
l 论文“无疆界的漩涡——2008上海音乐学院当代音乐周述评”,《人民音乐》,2009年1期。
l 论文“为当代作证——上海音乐学院第二届当代音乐周述评”,《人民音乐》,2010年第2期。
l 论文“勋伯格《管弦乐五首》(Op.16)之一<预感>的音乐材料分析”,《乐府新声》,2006年第3期。
l 论文“大化无情与道中有情——评贾达群新昆风歌剧《梦蝶》”,《歌剧》,2008年第1期。
l 论文“谭盾歌剧之多重结构力研究”,收录于《首届全国音乐分析学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文集》,2011年,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l 论文“许舒亚歌剧《太平湖的记忆》的音高材料与配器分析”,《黄钟》,2012年第2期;
l 论文“席曼诺夫斯基《第四交响曲》(Op.61)的音高组织研究”,《黄钟》,2012年第4期;2014年同名论文收录于《论席曼诺夫斯基与波兰音乐》一书,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4出版。
l 论文“二元构态与音场效应——周龙歌剧《白蛇传》的音高组织分析”,《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同名论文被收录于《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研究文集》,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年出版。
l 论文“流体结构及其衍变逻辑—徐孟东《交响幻想曲》音响技术分析”,《音乐艺术》,2014年第2期。
l 论文“论不变子集、交集与差集的分析模式与应用”,《黄钟》,2015年第4期。
l 论文“论线性分析的混合策略——探讨申克分析与动机、集合、曲式等分析方法相结合的相关问题”,《黄钟》,2017年第1期。
l 论文“词调变奏、色彩与层次、戏剧传达——歌剧《骆驼祥子》词调手法探析”,《黄钟》,2019年第1期。
l 论文“凛冽的音响叙事与无奈的辩证想象——评郝维亚歌剧《画皮》音乐创作及其它”,《人民音乐》,2019年第4期。
l 论文“形式与逻辑的深度诠释,边缘与蹊径的智慧探赜——西方曲式相关研究成果管窥及思考”,《音乐艺术》,2020年第3期。
l 论文“风起临安,水墨映朱华——“首届杭州现代音乐节”开幕式交响音乐会述评”,《人民音乐》,2020年第11期。

科研成果

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十三五重大项目《中国专业音乐创作与传播未来》(编号16JJD760003),撰写歌剧分析内容;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歌剧创作重大问题研究》(编号19ZD16),撰写歌剧分析内容;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许舒亚歌剧<太平湖的记忆—老舍之死>研究》,独立承担,已结项;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钢琴协奏曲教学研究》,项目主持人,已结项;
武汉音乐学院“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大型曲式教学研究》,项目主持人,已结项;
武汉音乐学院重点科研项目《申克理论、后申克理论及相关互补性研究》,项目主持人;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课题《徐孟东大型作品的音高组织与结构逻辑研究》,独立承担,已结项;
参与上海音乐学院“双一流”高校建设项目《后调性音乐组织的技法、体系及分析》,子课题负责人。

主要著作

专著《谭盾歌剧研究》,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年;
译著《调性音乐分析:申克方法》(Allen Cadwallader and David Gagné: Analysis of Tonal Music: A Schenkerian Approac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