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专家学者库资料来源主要由学校官网及专家个人提供,如有内容不符,请与我们联系, 联系电话:87324688
男,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外国语学院院长,
中文名 甘文平 领域 语言学
性别 所在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
所在部门 外国语学院 专业职称 教授
学历学位 博士研究生 是否博导
人物简介

学习与进修经历:
1985年——1989年:华中师范大学大学英语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学士学位 1989年——1991年:南京大学外文系,硕士学位 1999年——2000年:厦门大学外文学院访问学者,学习西方文化 2000年——2003年: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博士学位 2004年——2004年:美国斯普林·爱博大学进修美国文化与教学法 2009年——2010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访问学者

社会兼职:    全国英国文学学会理事
  全国美国文学学会理事
  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
  湖北省翻译协会副会长
  湖北省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
  华中科技大学兼职教授
  武汉大学兼职博导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长江大学客座教授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审稿专家
  《外国文学研究》审稿专家

代表性论文

  1、CET-4作文项失败现象初探 ,《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年第5期
  2、中国大学师生语用能力的调查与分析,《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3、评《二十世纪美国文学史》,《福建外语》2001年第2期
  4、从电影到小说——谈美国文化的时代观,《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第11期
  5、梦的建构,消解与幻灭---比较海明威的两个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和《雨中的猫》,《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6、将小说与多媒体相结合的美国后现代派小说家——劳瑞·安德森 ,《外国文学》2002年第3期
  7、文本 图片 炸弹——评劳瑞·安德森两个短篇小说的互文性,《外国文学》2002年第3期
  8、从英译《荷塘月色》看译者的翻译美学思想,《武汉理工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5期
  9、试论美国文学中的“替罪羊”小说,《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02年第6期
  10、惊奇的回归——《红字》中白兰人物形象分析 ,《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3期
  11、艾德娜觉醒了吗?——重读美国小说家凯特·肖邦的小说《觉醒》,《武汉理工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4期
  12、艾丽斯·沃克《日常家用》中母亲性格分析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年第2期
  13、美国越战文学研究纵览及走势 ,《外国文学研究》2006年第1期
  14、美国文坛新崛起的“X一代”——杨仁敬教授访谈录 ,《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1期
  15、在文学课本里悦读文学巨匠的内心世界——赏析海明威的短篇小说《在异乡》,《世界文学评论》2007年第1期
  16、评两个亚裔美国作家小说的后现代主义艺术特征,《哈尔滨师大学报》(增刊) 2002年第5期
  17、一朵可爱的不朽之花---论《红字》中的珠儿形象,《湖北经济学院(社科版)》 2007年第6期
  18、我国英语诗歌研究的一部巨著——评聂珍钊的《英语诗歌形式导论》,《当代外国文学》 2008年第1期
  19、士兵的呐喊:树立真实性的尊严——解读迈克尔•黑尔的越战小说《快件》,英美文学研究论丛(7) 2008年1期
  20、幻战 惧战 写战——评菲力普•卡普托的越战小说《战争的谣言》,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08年春季号
  21、《年轻的古德曼•布朗》的含混主题论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8年第5期
  22、人文的情怀 智慧的指引——评史志康国家级教材《综合教程》(第八册),《世界文学评论》 2009年第1期
  23、“繁华”与“寂寞”——评中国高校莎士比亚教学的得与失,熊杰平、任晓晋主编:《多重视角下的莎士比亚——2008莎士比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9年11月,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4、互补与互鉴——加里•斯奈德诗歌研究述评,聂珍钊、罗良功主编:《20世纪美国诗歌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9年10月,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5、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战争文本——评梯姆•奥布莱恩的越战小说,《外国文学研究》 2010年第2期
  26、浅议英诗欣赏的三种视角,《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1年1-2期
  27、《X一代》中“自我”主题探索,《世界文学评论》2011年第2期
  28、历史的真实和文学的洞见——评格雷厄姆•格林的《沉静的美国人》,《山东外语教学》 2011年第5期
  29、一个历史、政治、文学命题——解答诺曼·梅勒的《我们为什么参加越南战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2年第2期
  30、论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文学性” 《江汉论坛》,2012年第4期
  31、新兴文学批评理论对经典小说的成功阐释——评朱卫红的《文学伦理学批评视野中的理查生小说》,《外国文学研究》 2012年第2期
  32、我的黄袜子在哪?——解读科伦·麦凯恩《姐妹》中肖娜的人物形象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年第7期
  33、认同与反讽——评析《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的互文性主题,《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2年第7期
   34、男权语境下女性身体的“共谋”、遇害与反抗——科伦·麦凯恩短篇小说《姐妹》肖娜人物形象评析 《孝感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35、文学与历史的互文:从威廉凯利威为“美莱大屠杀”道歉说起,《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3年第十九辑(2013年秋)
  36、“点”文化和“面”文化的互动——两本《莎士比亚在中国》(英文版)的对比分析,《山东外语教学》2014年第4期
  37、疆界和可能性——评查尔斯伯恩斯坦的新诗集《重新估算》(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外国文学研究》,2014年第12期),《外国文学研究》2014年第4期
  38、论《红字》对“社群(community)”原型的建构,《华中学术》2014年第十辑
  39、当代美国印裔作家作品中的庶民意识探析——以裘帕•拉希莉小说创作为中心,《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5年第6期
  40、爱尔兰文化与美国文化之间的穿梭者:小说《布鲁克林》中爱丽丝的人物形象解读,《外国语文研究》2017年第5期
  41、续写、新见、展望——2007-2017年国内越战文学研究述评,《当代外国文学》2017年第4期
  42、战争伦理与美国越战小说批评,《华中学术》2018年第24辑
  43、解读越裔作家阮越清的越战小说《同情者》中的“中国形象”,《外国语文研究》2019年第2期
  44、中外文化对话中的中国声音:2014-2018年《外国文学研究》“中外学者访谈” 话语解读,《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
  45、西方“共同体”理论建构的世纪跨越——兼评杰拉德·德兰提的专著《共同体》,《当代外国文学》2020年第2期

科研成果

主持科研项目8项: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历史政治文化语境中的中美越战小说研究”、②湖北省教育厅项目“后现代语境下美国越战文学研究”、③校级科研项目“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传播研究”、④校级科研项目“生态批评与梯姆·奥布莱恩研究”、⑤校级研究生项目“研究生教学改革基金”、⑥校级教研项目“两种主要大学英语教材的内容和词汇的对比分析研究及其应用”、⑦省级教研项目“翻转过程中的语言悦读与思想交融——一以美国文学课程教学为例”、⑧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备案人文社科基地“法国研究中心”项目“法国语言政策研究”。
参与科研项目3项:国家“九五”社科基金项目“美国后现代派小说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外国学者视角下的海明威研究”、校级教研项目“英美文学的多媒体教学”。
主持校级精品课程:《美国文学》。

主要著作

  1、《英语四级考试精选题集》(主编),华中理工大学(现改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8年1月
  2、科幻小说《搏杀“巨人王”罗多蒙特》(译著),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1年2月
   3、《实用文秘英语》(编著),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4年
  4、博士论文《论罗伯特·斯通和梯姆·奥布莱恩关于越南战争的小说》(独著),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4年
  5、《剑桥美国文学史》(第八卷),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8年,本人翻译13万字
  6、《美国文学教程:欣赏与评析》,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2年6月,独自编著,357,000字
  7、《美国文学教程:欣赏与评析》(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18年12月
  8、《历史、政治、文化语境中的美国越南战争小说研究》(专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9年8月

个人荣誉

1、学术成果获奖:
①博士论文(专著)获得2001-2004年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优秀社科成果专著类二等奖
②译著《剑桥美国文学史》(本人翻译13万字)获得2009年福建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2、教学情况获奖:2000年获“霍英东基金会青年教师奖三等奖”;2008年获学校“教学名师”
3、论文指导获奖:
2007年1篇本科学士论文获湖北省优秀论文三等奖;
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分别有 1篇硕士论文获得学校优秀硕士论文奖,本人获得校级优秀硕士生论文指导教师奖
4、优秀共产党员:2009-2011年:学校优秀中国共产党员
5、优秀班主任:2020年获得学校优秀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