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专家学者库资料来源主要由学校官网及专家个人提供,如有内容不符,请与我们联系, 联系电话:87324688
男,1986年2月生,湖北蕲春人,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系主任。
中文名 陈明益 领域 马克思主义
性别 所在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
所在部门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专业职称 副教授
学历学位 博士研究生 是否博导
研究方向

科技哲学、分析哲学

人物简介

工作与教育经历:
2019. 1 – 至  今   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5. 7 – 2018.12   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讲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21.12- 2022. 12   英国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哲学系访问学者;
2013. 9 - 2015. 6    中山大学哲学系/逻辑与认知研究所,博士后/助理研究员;
2009. 9 - 2013. 6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2007. 9 - 2009. 6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获硕士学位;
2003. 9 - 2007. 6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与日语系获哲学与文学双学士学位。

学术兼职:
Member of Aristotelian Association
湖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
湖北省哲学学会理事;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社会认识论专业委员会理事;
哲学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ilosophy》(IJP)编委会成员(Editorial Board Member)(2020-2021);
《逻辑学研究》、《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期刊审稿人。

代表性论文

1. 论自然类的含混性,第一作者,《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 
2. 自然类的认知解释及其困境,独撰,《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2年第6期; 
3. 自然类语词是范式语词吗?独撰,《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1年第3期; 
4. 戴维特的多元生物本质主义探析,独撰,《自然辩证法研究》2021年第4期; 
5. 洛克是自然类的实在论者吗?独撰,《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 
6. 自然类是稳定属性簇吗?独撰,《自然辩证法通讯》2019年第7期; 
7. 生物物种是自然类吗?独撰,《自然辩证法通讯》2016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学】2017年第3期全文转载;《中国哲学年鉴》2017年收录; 
8. 自然类研究进展,独撰,《哲学动态》2016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学】2016年第7期全文转载; 
9. 自然类,物种与动力学系统,独撰,《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年第3期; 
10. 含混性与多值逻辑,独撰,《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逻辑】2015年第2期全文转载; 
11. 从逻辑哲学观点看含混性问题,独撰,《逻辑学研究》2015年第3期; 
12. 含混性与超赋值论,独撰,《哲学动态》2014年第8期; 
13. 弗雷格与含混性,独撰,《自然辩证法研究》2014年第5期; 
14. 含混性、真与语境——评索姆斯的语境主义理论,独撰,《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4年第6期; 
15. 一元算符逻辑理论四探——比克霍夫-冯·诺依曼量子逻辑存疑,第三,《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3年第1期; 
16. 休谟的怀疑论与知识的二重性,第二,《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第5期; 
17. 从逻辑哲学观点看量子逻辑,第一,《自然辩证法通讯》2011年第3期; 
18. 三值量子逻辑进路探析,独撰,《逻辑学研究》2010年第4期; 
19. 绿蓝悖论解决方案探析,第一,《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年第12期;人大复印资料【逻辑】2009年第1期全文转载。
20. 符号主义人工智能的历史回顾及其哲学审视,《武陵学刊》2023年第2期; 
21. 人工智能研究进路的转化是范式的革命吗?第二,《科学与管理》,2023年待发; 
22. “不存在的存在”,第二,《社会科学报》2022年1807期第6版; 
23. 社会类的本体论探纲,第一,《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 
24. 对罗素含混性哲学观点的再审视,第一,《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 
25. 自然类语词的意义:一种新洛克主义进路,第一,《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8期; 
26. 略论科技文化发展的几个阶段,第一作者,《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年第9期; 
27. 生殖细胞系基因编辑的伦理审视——基于生物物种与自然类的视角,第一作者,《唐都学刊》2018年第2期; 
28. The Equivalent Transformation between Non-Truth-Function and Truth-Function, second author, in *Scientific Explanation and Methodology of Science*, edited by Guichun Guo and Chuang Liu, Singapore: World Scientific, 2014, 176-211. 
29. 语境主义对知识的辩护与困境,独撰,《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9期; 
30. 真值函数与非真值函数的等值变换——一元算符逻辑理论五探,第二作者,《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 
31. 堆垛悖论:含混性理论的“判决性实验”,独著,中国逻辑学会论文集2011.

科研成果

主持项目:
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出国访问学者项目“含混性前沿哲学问题研究”(202006955017);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当代科学哲学中的自然类问题研究”(18CZX011),已结项(良好,结项编号20222102);
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含混性问题研究”(2015056),已结项;
中国博士后科学研究基金面上资助项目“含混性研究”(2014M562243),已结项;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科学哲学视域下的自然类问题研究”(18G005),在研;
武汉理工大学自主创新基金一般项目“类语词的意义问题研究”(2023IV013-012),在研;
武汉理工大学自主创新基金团队项目“人工智能与伦理道德的深度互动研究”(2021VI011),已结项;
武汉理工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重点项目“古今科学思潮的哲学研究”(2019VI026),已结项;
武汉理工大学自主创新基金一般项目“含混语言的前沿哲学问题研究”(2018VI041),已结项;
武汉理工大学自主创新基金一般项目“自然类问题研究”(2016VI012),已结项;

参与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社会文化视域下的概念与推理研究”(22JJD720021),在研;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量子信息科技哲学及其逻辑基础研究”(22ZD046),在研;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广义逻辑悖论的历史发展、理论前沿与跨学科应用研究”(18ZDA031),在研;

个人荣誉

2021年,入选湖北省首届优秀青年社科人才;
2018年,获第十一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唯一);
2017-2018年度武汉理工大学“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2014年,中山大学“优秀博士后”;
2012年,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