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专家学者库资料来源主要由学校官网及专家个人提供,如有内容不符,请与我们联系, 联系电话:87324688
修倜,女,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文名 修倜 领域 文学
性别 所在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
所在部门 文学院 专业职称 教授
学历学位 博士研究生 是否博导
研究方向

文艺学,影视学,喜剧美学

人物简介

教育背景:
1982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先后获文学硕士、博士学位;
2004年3月在乌克兰访学期间转赴俄罗斯参加“莫斯科大学”新闻学院主办的“Журналистикарусскогомодернизма:К100-летиювыходапервогономера‘Весов’”国际学术研讨会。

工作经历:
主要从事文艺学、影视学、喜剧美学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代表性论文

近期论文:
1、《论喜剧性自由的特定内涵》,《人文杂志》2009年第4期。
2、《“戏仿”的喜剧性动因与创造性建构——以中国当代影视喜剧为例》,《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3、《喜剧性矛盾的双重背反性》,《福建论坛》2010年第2期。
4、《喜剧意识的萌生与背反性矛盾的建构》,《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
5、《论黑色幽默的悖论性》,《外国文学研究》2010年第5期;美国《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AA&HCI收录。
6、《喜剧美学:从“表象自由”到“人性自由”——由康德到席勒的理论推进》,《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美学》2011年第1期全文转载。
7、《当代消费文化语境中的喜剧性变异——以中国网络事件和影像文化为例》,《华中学术》2010年第二辑。
8、《1978—1988:中国大陆新时期十年喜剧电影的风格走向》,《华中学术》2014年第九辑。
9、《“看”与“被看”:人类学电影主体间性关系探究》,《现代传播》2015年第4期。
10、《论人类学纪录片的审美创造机制》,载《现代传播》2016年第4期。
11、《中国当代黑色幽默电影的类别风格与叙事特征》,《华中学术》2016年第4期。

科研成果

1.“喜剧性矛盾的结构特征与精神特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6BZW014),已结项;
2.“喜剧理论与影视喜剧的结构与形象”(232630),2005年横向项目,主持之一;
3.“当代电视文化研究”,湖北省八五社科规划项目,主持之一,已完成;
4.参加教育部办公厅专项:“文艺学课程体系的改革研究”,已完成;
5.参加新闻出版署:国家九五重点图书“语文知识精要丛书”之一,已完成;

主要著作

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辞书等8部;
(一)专著:
1、《文学奥秘探胜》,国家九五重点图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次印刷;
2、《电影媒介与艺术论》(与李显杰合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次印刷;
(二)教材、辞书等:
1、《影视艺术教程》(第一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2、《武汉与中国电影》,(任编委),撰写第五章,中国电影出版社2013年9月版;
3、《电影市场策论》(任编委会副主任、编委),湖北省电影家协会主编,珠海出版社2010年版;
4、《电影艺术导论》(任编委),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版;
5、《文学理论》,参撰,华中师范大学出版1999年版;
6、《中国电影名片鉴赏辞典》,参撰,长征出版社1997年版;
7、《中国当代文学辞典》,参撰,武汉出版社1996年版;
8、《少年知识大全》,参撰,湖北少儿出版社1996年修订版;
9、《文学原理》,参撰,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个人荣誉

1、《喜剧美学研究(系列论文)》2013年获第八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戏仿”的喜剧性动因与创造性建构》2009年获湖北省第六届文艺论文一等奖;
3、《当代中国电影中的黑色幽默》2005年获中国高校影视教育学会优秀学术成果论文类二等奖;
4、《电影媒介与艺术论》1999年获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第二届优秀学术成果专著类一等奖;
5、《论电影艺术接受的被动性》1993年获中国高校影视学会首届优秀学术成果论文类三等奖;
6、《文学理论》(参撰),2003教育部优秀教材一等奖,2002湖北省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7、《文学原理》(参撰),1990年湖北省优秀社科著作奖,湖北省“美学学会“首届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8、教学奖:2009年获校级2007-2008年度“教学工作优秀一等奖”;2008年获校级“优秀实习指导教师”奖;2006年获2004-2006年度“三育人”先进个人奖;1992年获“优秀教学奖”;1991年获“三育人”先进个人奖;1990年获“优秀实习指导教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