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专家学者库资料来源主要由学校官网及专家个人提供,如有内容不符,请与我们联系, 联系电话:87324688
男,安徽灵璧人。曾担任中学教师4年,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理事。
中文名 朱新卓 领域 教育学
性别 所在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
所在部门 教育科学研究院 专业职称 教授
学历学位 博士研究生 是否博导
研究方向

教育基本理论、教育社会学、基础教育改革的理论与政策、教师教育

人物简介

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为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院(OISE)访问学者。

代表性论文

1.《谁从脱离直接经验的“教育病”中受益——基于经验结构与学校文化符应的视角》,《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20年第4期。

2.《我国高中阶段普职规模大体相当政策的反思与变革》,《中国教育学刊》2020年第7期
3.《实践是重构经验结构的唯一标准》,《湖北教育》2020年第3期
4.《处境不利学生如何获得优质高等教育机会——双一流”建设高校农村学生学业抗逆历程研究》,《高等教育研究》2018年第12期,第二作者。
5.《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三种角色以及角色冲突——制约高校思政课教师发展的根源》,《高等教育研究》2017(6),第二作者。 人大复印资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2017年第6期全文转载。
6.《知识与生存——教育认识论新论》,《高等教育研究》2015(9)。
7.《基于过程的教育质量及其评价》,《高等教育研究》2015(5)。
8.《农村初中生隐性辍学的文化分析》,《教育科学》2015(4)。
9.《师生关系:从主客体之争到以学生为中心》,《现代大学教育》2015(3),第二作者,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文摘》2015年第3期转载。
10. The Impact of Family Background on College Students’ Chances of Serving as Student Union Cadres,Chinese Education& Society,Vol.48(2015) No.2: 128–142.
11.《新课改中的中年教师困境》,《教育研究与实验》2015.1
12.《教师的阶层文化与教育的文化再生产》,《教育研究》2014(12)。
13.《家庭背景对大学生担任学生会干部的影响》,《高等教育研究》2013(4)。
14.《我国中等教育阶段普职关系面临的问题与变革的方向》,《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4)。
15.《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与专业性》,《高等教育研究》2012(8)。
16.《教育的本体性功能:提升人的灵性》,《教育研究》2008(9)。
17.《教育变革的现代困境》,《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4)。
18.《本真的教育理念:教师专业发展的重心》,《高等教育研究》2007(9);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8年第1期全文转载。
19.《中国的新公共管理与高校教师聘任制》,《教育科学》2007(5)。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08年第2期全文转载。
20.《人性灵:教育的人性论》,《高等教育研究》2006(2)。
21.《德性的信仰基础与现代性困境》,《社会科学研究》2006(2)。
22.《教师专业化的现代性困境》,《高等教育研究》2005(1);《新华文摘》2005年第9期全文转载。
23.《西方国家的新公共管理与高校教师聘任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5)。
24.《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学:从拔苗助长到建构主义》,《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2)。
25.《后现代大学组织模式:松散联合与非线性管理》,《江苏高教》2005(4);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05年第10期全文转载。
26.《专业:教师生存状态和教育问题的一个分析视角》,《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3)。
27.《“教师专业发展”观批判》,《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8)。
28.《后现代性与教师专业化》,《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3)。
29.《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学——涂又光先生授课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高等教育研究》2004(3)。
30.《时代呼唤着“对教育的价值”——主体间性视野下的教育价值关系审视》(第二作者),《上海教育科研》2003(11)。
31.《论教师专业化的特殊性》,《教育参考》2002(11)。
32.《素质教育“步履维艰”的社会结构根源》,《教育科学》2002(5)。
33.《论社会文化心理对高校合理定位的影响》,《现代教育科学》2002(11)。

科研成果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1项、共青团中央重点课题1项、华中科技大学文科重大及交叉项目2项、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3项。
目前在研的课题为: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代我国中产阶层家长的教育焦虑研究》(2018年立项)、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小学生参与度:理论基础、测量工具与影响因素》(2019年立项)、
共青团中央重点课题《规范中小学校外教育培训:国际比较与中国选择》(2019年立项)。

主要著作

1.《本真生存与教育》,独撰,上海三联书店,2013年。
2.《中国农村教育阶层再生产功能的文化分析》,第一作者,上海三联书店,2015年。

个人荣誉

1、 博士学位论文《本真生存与教育》获得2009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
2、 学术论文《教师专业化的现代性困境》2012年获得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3、学术论文《教育的本体性功能:提升人的灵性》2011年获得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4、专著《本真生存与教育》2016年获得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5、专著《中国农村教育阶层再生产功能的文化分析》2018年获得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6、2012年被评为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7、2017年被评为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8、2013年被评为华中科技大学第一届研究生知心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