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专家学者库资料来源主要由学校官网及专家个人提供,如有内容不符,请与我们联系, 联系电话:87324688
男,汉族,湖北红安人,法学博士。现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文名 詹建红 领域 法学
性别 所在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所在部门 法学院 专业职称 教授
学历学位 博士研究生 是否博导
研究方向

刑事诉讼法学、司法制度、监察法学

人物简介

曾先后就读于中南政法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获法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1990年7月参加工作,先后从事过检察官、公务员、法官等职业,2003年5月进入高校任教至今。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学部和法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海洋大学“繁荣人才工程”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院副院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杰出学者”、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其间,于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挂职任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兼任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广东省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青岛仲裁委员会仲裁员等。

代表性论文

1.《我国侦查权的程序性控制》(序一),《法学研究》2015年第3期。     
2.《程序性救济的制度模式及改造》(独撰),《中国法学》2015年第2期。 
3.《论契约精神在刑事诉讼中的引入》(独撰),《中外法学》2010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11年第6期转载。
4.《法官编制的确定与司法辅助人员的设置》(独撰),《法商研究》2006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6年第3期转载;《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07年春季号转载。
5.《我国程序性辩护制度之省思》(独撰),《法商研究》2014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14年第8期转载。
6.《检察机关排除非法证据的制度构建》(独撰),《法商研究》2012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12年第10期转载。
7.《司法精神鉴定的证明风险防范》(独撰),《法学》2012年第8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2年第6期转载。
8.《我国知识产权刑事案件管辖制度之检讨》(独撰),《法商研究》2011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1年第4期转载。
9.《我国法官惩戒制度的困境与出路》(独撰),《法学评论》2016年第2期;《法制日报》2016年第5月18日论点摘要。
10.《我国刑事司法模式的回应型改造》(独撰),《法学杂志》2020年第4期;《检察日报》2020年5月7日摘录;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20年第6期转载。
11.《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职务犯罪案件中的适用困境及其化解》(独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中央纪委国家监察委网站2019年5月30日专访摘录。
12.《刑事案件律师辩护何以全覆盖——以值班律师角色定位为中心的思考》(独撰),《法学论坛》2019年第4期。
13.《论监察调查与刑事诉讼的衔接》(序一),《社会科学战线》2019年第8期。
14.《职务犯罪案件监察分流机制探究——现状、问题及前瞻》(序一),《中国法律评论》2019年第6期
15.《司法责任制语境下的主任检察官制度改革》(独撰),《法商研究》2017年第4期。
16.《审判中心主义的检察应对》(独撰),《甘肃社会科学》2017年第2期。
17.《刑事错案救济机制的西方经验及其借鉴》(独撰),《法学评论》2015年第2期。
18.《理论共识与规则细化:技术侦查措施的司法适用》(独撰),《法商研究》2013年第3期。
19.《论刑事诉讼功能的契约化嬗变》(独撰),《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年第5期。
20.《困境与出路:我国刑事程序分流的制度化》(序一),《当代法学》2011年第6期。
21.《论诉讼经济原则的司法实现》(独撰),《河北法学》2012年第3期。
22.《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刑事诉讼理念展开》(独撰),《中国法学》2012年特刊;《社会治理法治前沿年刊》(2018)全文收录。
23.《我国检察权配置之反思》(独撰),《东方法学》2010年第3期。
24.《权力扩展与机制平衡:历史向度中的公诉制度》(独撰),《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25.《论环境公益诉讼形态的类型化演进》(独撰),《河北法学》2006年第8期。
26.《从行刑的现代化看中国监狱学科的重构》(独撰),《中国监狱学刊》2000年第1期。
27.《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探析》(独撰),《律师世界》1999年第8期。
28.《宽严相济政策下的强制措施变更制度研究》(独撰),崔敏主编:《刑事诉讼证据运用》(第5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9.《启示与调整:<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我国的刑事诉讼程序》(独撰),陈光中主编:《<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0.《公诉制度运作体现法治建设规律性》(独撰),《检察日报》2004年8月8日。

科研成果

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侦查权程序性控制的困境与出路研究”(2015-2020年)
2.主持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的实现模式研究”(2019- )
3.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刑事司法职权配置研究”(2010-2013年)
4.主持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审查逮捕的中国模式及其实现”(2014-2016年)
5.主持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刑事错案的产生原因与防御机制:佘祥林案件的调查与思考” (2005-2006年)
6.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司法职权配置研究”(2009-2011年)
7.主持中国海洋大学“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工程”基金资助项目“刑事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问题研究”(2016-2018年)

主要著作

1.《刑事诉讼契约研究》(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2.《人本法律观语境下的检察职权配置及其实现》(合著序一),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
3.《我国侦查权程序性控制研究》(合著序一),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
4.《刑事诉讼法》(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5.《刑事诉讼法学》(“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副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年版。
6.《刑事诉讼法学》(副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个人荣誉

1.2017年度全国检察基础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最高人民检察院2018年)
2.山东省第三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7年)
3.山东省第三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8年)
4.湖北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3年)
5.中国法学会第三届中青年刑事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011年)
6.武汉市第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优秀奖(2013年)
7.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11年)  
8.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10年)
9.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06年)
10.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第二届“优秀硕士生导师”(2013年)
1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第一届“优秀硕士生导师”(2011年)
12.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优秀共产党员”(2019年)
1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21年)
14.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20年度本科优秀教学奖一等奖(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