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专家学者库资料来源主要由学校官网及专家个人提供,如有内容不符,请与我们联系, 联系电话:87324688
女,1979年生,湖北武汉人。现任农村与生态研究所副研究员。武汉市社会学学会理事。
中文名 曹莹 领域 社会学
性别 所在单位 武汉市社会科学院
所在部门 农村与生态研究所 专业职称 副研究员
学历学位 大学本科 是否博导
研究方向

农村社会学、统计分析学、社会心理学、软件开发等

人物简介

教育背景:
2002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学士学位。
2003年12月进入武汉市社会科学院。 社会职务:
武汉市社会学学会理事。

代表性论文

在《学习与实践》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调查报告20余篇。
《农民工“嵌入态”生存的空间社会学分析——以建设业农民工为例》(独立),《学习与实践》,2016年第6期(核心期刊)。
《武汉市农民工居住现状调研报告》(独立),《经济视野》,2012年第11期。(核心期刊)
《农民工居住空间现状与问题—以武汉市为例》,第一作者,《武汉经济研究.2012年.第6辑》,武汉出版社,2012年12月。
《武汉市民营科技企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第一作者,《武汉社会科学.第5辑》,武汉出版社,2014年3月。
《武汉市农业转移人口总量及构成研究》,第一作者,《武汉社会科学.总第10辑》,武汉出版社,2015年12月。
《“十二五”:武汉市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关键期》,《武汉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6月。
《武汉市建筑业农民工状况调查报告》(调查报告14万字全文刊载),《芳草·潮》,2015-12-05。
《“幸福感”调查的启示》,《学习与实践》(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11.9。

科研成果

自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以来,参加国家、省、市、院级课题30余项,其中国家级课题3项,市级专项课题10余项。
2014年,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农民工从“嵌入态”生存到融入城市的推进机制研究》(批准号14ASH008),第一参加者。
2009-2011年,参与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2009-2010年度基层友好合作计划(地方建议型)”《都市现代农业及农业政策行动方案制度支援事业》,核心成员。
2013年,参与团中央课题:《武汉市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研究》(课题编号2013YB167),核心成员,获“共青团中央2012-2013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优秀成果奖”(此奖不分等级)。
2014年,参与武汉市发改委委托课题:《武汉市农业转移人口总量及构成研究报告》和《武汉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测算—以标准化农民工为基准》,武汉市以此两课题为基础数据,起草形成了《武汉市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方案》,同年,武汉市正式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唯一核心成员。
2011,主持市社科院课题:《武汉市民对‘十二五’规划的认识与要求的调查》,形成的舆情信息被市委宣传部评为“好信息奖”一等奖。
2015年,独立完成市社科院优秀课题:《武汉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企业、个人成本研究》,相关建议得到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袁纯清充分肯定。
2016年,主持完成市社科院课题:《武汉“积分落户”的配套社会政策研究》和《武汉市农业转移人口对“积分落户”政策反映研究》课题,相关建议被市发改委采纳,形成《发展改革内参》两篇。
其它成果:
2003年,参与“今日武汉——公众查询系统”单机版、网络版、移动通讯版软件设计工作,此系统得到王守海市长给予肯定。
2004年,“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多媒体系统工程”系统设计、编辑、合成以及后期的维护工作,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视察,对该系统给予了好评。中央文献研究室为此特向武汉市政府至函,对此项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

个人荣誉

多项研究报告获国家、市级奖励,同时得到国家、市级相关领导和部门的高度肯定,相关研究成果直接被职能部门采纳转化。
2015年,武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个人。
2005年,《中部六大城市群比较分析》,《学习与实践》,2005,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并获武汉市第十次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6年,《改革关键期武汉市社会心态调查》,社会科学报,获武汉市第十一次社会科学成果优秀奖。
2008年,《武汉新农村建设中长期发展研究》,该报告直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并获武汉市第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提名奖。
2013年,《“嵌入”还是“融入”—中国新型城镇化与农民工“嵌入态”生存》,《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年会获奖论文集(2013.贵阳)美丽中国:城镇化与社会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7月。本论文获“武汉市第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和“2013年中国社会学会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2016年,《“漂浮型‘嵌入态’生存——建筑业农民工状况调查报告》,2016年7月会议论文。中国社会学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