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专家学者库资料来源主要由学校官网及专家个人提供,如有内容不符,请与我们联系, 联系电话:87324688
男,1970年11月生,汉族,湖北武汉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武汉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中文名 朱哲学 领域 马克思主义
性别 所在单位 武汉市社会科学院
所在部门 专业职称 副研究员
学历学位 大学本科 是否博导
研究方向

党建研究、农村发展

人物简介

学术经历:
毕业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2000年至今在武汉市社会科学院工作,历任农村研究所副所长、政治处副处长、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

社会兼职:
武汉市党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

领导批示:
四篇研究报告被市长批示(府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与对策、上海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调研报告、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与分析、武汉村民自治调查研究);
三篇研究报告被分管市领导批示(武汉新型城镇化“十三五”规划思路、武汉与广州成都大规模建设阶段若干重大问题比较、高校与社会共享资源协同发展调查)。

代表性论文

武汉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定位、重点领域及对策建议”,《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报告(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8月;
武汉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思路研究,《武汉社会科学》2016第1期;
生态城镇群模式与路径研究,《武汉社会科学》2016第2期;
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的实证研究”,江大学报2015年第一期;
小城镇金融体系改革创新研究——以武汉市黄陂区滠口街为例,《当代经济》2015年第2期;
国外城镇化过程中的产城融合经验与启示,《武汉社会科学》2015第一期;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关键问题研究,《武汉社会科学》2015第二期;
武汉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思路研究,《武汉社会科学》2015第三期;
推进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途径分析,《武汉社会科学》,2014第二期;
高校与城市社区融合发展探析《武汉社会科学》,2014第三期;
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的实证研究,《江大学报》2015第1期;
小城镇金融体系改革创新研究《当代经济》,2014年第12期;
中部地区优化城市形态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中部地区发展报告》(2013);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实证分析,《学习与实践》 2013年第10期;
近代武汉城市空间结构的变迁,《武汉文史资料》,2013年第10期;
日本农协社会化服务经验对武汉的启示,《武汉社会科学》,2013年第2辑;
武汉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武汉社会科学》,2013年第3辑。

科研成果

互联网时代反腐败斗争新特点及对策研究(独立完成,2016年院重点课题);
特大城市农村党建的特点和规律研究(主持,2016年市领导交办课题,成果获全国党建研究会2016年度调研成果一等奖);
江岸区公共财政发展“十三五”规划(参与,2016年被江岸区财政局采纳转化为决策);
武汉新型城镇化十三五规划思路研究(独立完成,2015年院重点课题);
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生态建设与生态安全若干问题研究(独立完成,2015年院级课题);
府河武汉段生态资源保护开发研究(独立完成,2015院级课题);
武汉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定位、重点领域与对策初步研究(参与,2015院级课题);
武汉建设生态城镇群模式与路径研究(独立完成,2015市社联招标课题);
强化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规范研究(主持,2015年市党建研究会委托课题);
产城融合推进机制与政策研究(主持,2014年院级课题);
武汉与广州成都等城市比较研究(参与,2014年院重点课题);
高校与社会共享资源协同发展调查(主持,2014年市领导交办课题);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收入和成本关系的实证研究(主持,2013年院级课题);
武汉全面深化改革方案(参与,2013年市领导交办课题);
武汉空间结构与功能变迁研究(独立完成,2013年院重点课题);
上海、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调研报告(参与,2012年市领导交办课题);
武汉市村民自治调查研究(独立完成,2012年院级课题)。

主要著作

独著《武汉空间结构与功能变迁研究》,2014年出版,27万字;
独著《村社治理研究》,2013年出版,17万字;
参与撰写《武汉2049若干重大问题研究》,2014年出版,33万字。

个人荣誉

2013年1月,研究报告“流动党员队伍建设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研究”(参与完成)获得全国党建会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
2015年4月,论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实证分析”获得武汉市第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17年2月,研究报告“超大城市农村党建的特点和规律研究”(主持完成)获得全国党建会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