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专家学者库资料来源主要由学校官网及专家个人提供,如有内容不符,请与我们联系, 联系电话:87324688
汉族,湖北天门人,1970年12月生,管理学博士。现任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文名 梁传杰 领域 教育学
性别 所在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
所在部门 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学院 专业职称 教授
学历学位 博士研究生 是否博导
研究方向

高等教育管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科建设等

人物简介

现为教育部社科基金等通讯评审专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育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高教评估与发展》等刊物编委或审稿专家。
兼任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生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理事。

代表性论文

1.《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价值取向、矛盾冲突与协调力量》,载《高等教育研究》2018年第8期

2.《“双一流”背景下高校一流学科建设个案研究》,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年第7期
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团队式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年第5期
4.《借鉴美国经验构建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载《研究生教育研究》2018年第4期
5.《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问责:理念、标准与主体》,载《研究生教育研究》2018年第1期
6.《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综合改革与实践——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例》,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年第10期
7.《高校“双一流”建设:理念与行动》,载《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
8.《省级层面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思考》(排名第2),载《中国高等教育》2017年第3期
9.《论高校学科交叉的困境与出路》(排名第2),载《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年第4期
10.《对高校专业学位点自我评估的思考——基于武汉理工大学的实践》,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年第7期。
11.《高校综合改革的误区与出路》,载《江苏高教》 2016年第2期
12.《论研究生教育改革三大关键问题之关系》,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6年第3期
13.《论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困境与出路》,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年第10期
14.《论学位点评估体系之改革》(排名第2),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年第3期
15.《高校学科建设项目碎片化:困境与出路》,载《研究生教育研究》2015年第5期
 

科研成果

1.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模式研究(BIA140107),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一般课题, 2014-2018,18万,主持

2.高校优势学科群形成机理研究(BIA110063),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一般课题, 2011-2014,12万,主持
3.高校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培育研究(DIA090250),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2009-2011,2万,主持
4.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的调查研究(DIA060166),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2006-2009,2万,主持
5.服务工业强省战略的贵州高等学校布局结构和学科专业调整研究(2011Z01),2贵州省招标课题,2011-2012,8万,主持
6.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学科结构优化研究——以湖北省为例(2017A018),2017年度湖北省教育改革发展专项课题,2017-2019,5万,主持
7.湖北省高校学科建设改革与发展研究(2014012),2014年度湖北省教育改革发展专项课题,2014-2016,10万,主持
8.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2014A003),湖北省研究生教育研究会重大课题,2014-2015,3万,主持
9.基于全国第三次学科评估结果的湖北省高校学科建设成效分析研究(2013W0001),湖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委托课题,2013-2014,2万,主持
10.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研究(B2-2015Y0410-005),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课题,2015-2017,1.5万,主持
 

主要著作

[1]《高校学科建设改革与发展研究——以湖北高校群为例》,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专著)
[2]《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专著)
[3]《高校优势学科群形成机理研究》,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专著)
[4]《湖北省学科建设战略发展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专著)
[5]《省级地方学位委员会功能作用研究》(副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编著)
 

个人荣誉

1.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着力培养“三强”人才的研究与实践,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

2.“1234”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综合改革与实践,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17)
3.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获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