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专家学者库资料来源主要由学校官网及专家个人提供,如有内容不符,请与我们联系, 联系电话:87324688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博士,香港城市大学联合培养,副教授。
中文名 许永超 领域 新闻学与传播学
性别 所在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
所在部门 新闻传播学院 专业职称 副教授
学历学位 博士研究生 是否博导
研究方向

中外新闻史、媒介与社会。

代表性论文

1.《“热点新闻挪用”的历史及适用限度——1930年代美国报纸-广播大战的启示》,《新闻记者》,2021(8)。
2.《在殖民与民族之间-〈香港船头货价纸〉身份意识再考察》,《新闻春秋》,2021(2):41-48。
3.《冷战下的殖民:〈星岛日报〉对香港前途的论述(1967-1982)》,《当代港澳研究》,待刊。
4.《“层累的”形成的“时事新闻”:基于美国版权史判例的分析》,《新闻与传播研究》,2020(3):98-111。
5.《版权可以拯救新闻业吗:历史上的新闻版权之争》,《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41(08):60-63.
6.《身份的漂流:美国广告教育的学科归属变迁》,《现代广告》2019年第17期。(第二作者)
7.《金庸〈明报〉社评的中国意识(1959—1962)》,《港澳研究》,2019(03):50-58+95.
8.《媒介事件的本土化:中国内地媒介事件研究再回顾》,《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9,26(02):72-77.(第二作者)
9.一部“充实而有光辉”的新闻史著作——评《湘报与晚清湖南新闻事业现代化(1897—1911)》,《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4(02):121-123.
10.《后真相时代下传播的人格化特征:一个对个人微信公众号的考察》,《华中传播研究》,2018(01):181-191.
11.《爱国文化与美元文化: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的新闻出版环境》,《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6月,30-36页。
12.《香港左派报纸对统一战线政策的实践(1950-1966)》,《学术交流》,2017年7月,第205-210页。
13.《从众声喧哗到异口同声:媒体如何再现雷洋事件》,《华中传播研究》,2017(01):167-176。
14.《从记录到表达与表演——对人们社交网络使用行为的分析》,《新闻界》,第19期,2015年10月,第47-51页。
15.《中间位置的求索与香港<明报>的崛起(1960——1970)》,《学术交流》,第7期,2015年7月8日,第199-203页。
16.《报人、报纸与权力交光互影:<大公报>与国民政府的冲突(1941——1949)》,《华中传播研究》,第1期,2015年7月。
17.《维持现状的主调:麦理浩时代<明报>对香港前途的论述》,《国际新闻界》,2013年12月,第98-111页。
18.《传播学史的三个阶段:从文化-历史到社会-科学再到开放的交叉学科实践》,《文化与传播》,第2卷第4期,2013年8月, 第10-14页。
19.《从体制外纳入体制内—建国初<文汇报>公私合营的过程研究》,《新闻与信息传播研究》,2012年第2期。
20.《新闻范式的转换:上海民营报面临的困境—以<文汇报>为例(1949—1953)》,载新闻与信息传播论坛(2011卷),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

科研成果

主持项目:
香港《大公报》史(1948-1997),湖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后期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9151。
中国人?香港人?-香港精英报纸对香港身份的建构(1950-1980),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15065。已结项。
香港的华人社会变迁与华文报纸互动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5YJC860035,2015-2018。已结项。
香港精英报纸对香港身份的建构(1950-1980),华中师范大学,2014-2017。已结项。
 
参与项目:
互联网语境下新闻叙事的多维转型与观念重构,14CXW014,国家社科青年项目,2014-2019。
1950年代初期上海新闻界思想改造运动研究,14XJC860001,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2014-2017。
 

主要著作

许永超:《香港精英报纸对香港身份的建构(1949-1984)》,香港:中华巢经,2018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