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page was saved using WebZIP 7.0.3.1030 offline browser (Unregistered) on 07/04/17 10:14:46.
Address: http://www.hbskw.com/view.jsp?id=201004221603060004
Title: -湖北社科概况-湖北社会科学网  •  Size: 31023
当前日期:   天气预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社科概况 - 学科布局
国家重点学科分布--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10-04-22    浏览次数:2251 次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由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李达同志于1956年创建,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4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198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1年再度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并先后被确定为“九五”、“十五”“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是“985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创新基地的主干学科之一。

该学科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致力于追踪和把握时代精神的新特点,概括现代科学发展的新成果,总结现代人类实践的新经验,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和重大现实理论问题研究,勇于开拓创新,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学术特色。其主要研究方向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该学科点已形成专业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的学术团队。现有教师9人,其中教授6人(均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3人、讲师1人,53岁以下的8位教师全都具有博士学位。学科带头人陶德麟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武汉大学校长等职务,现兼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哲学评议组副组长、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哲学组召集人、教育部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顾问等多项职务。年轻学术带头人汪信砚教授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和中宣部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被聘为武汉大学珞珈特聘教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就,在学术界有很高的知名度。中青年学者何萍教授、赵凯荣教授、萧诗美教授、陈立新教授也都是博士生导师,在各自的研究领域有重要建树,在学术界很有影响。

5年来,该学科教研人员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教育部重大课题招标项目、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985”创新基地项目等校级以上科研项目23项,项目总经费270万元;出版专著和教材16部,发表学术论文220多篇。在这些科研成果中,获中国图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国家优秀教材奖、高校青年教师奖、湖北省政府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校级以上教学科研成果奖28项。

该学科点积极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动,其成员曾多次赴美国、西欧、日本、澳大利亚及香港和台湾地区访问、讲学,出席重要国际学术会议或从事研究,并与美国、法国、意大利、以色列、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学术交往关系。近5年中,该学科举办和联合举办国际学术会议5次、全国性学术会议6次。